祖事续辑

祖父涉政那档事

祖父楊昭固/子贞生于清末,终于民国,经历辛亥前后政潮,史载留下活动记录。1913年在国内出任闽省实业司长, 1924年在侨居地仰光参与华人参事局,两度官场虽不久,毕竟也是不寻常的履历。

再探同盟会活动中的楊子贞

冯励冬在《缅华百年史话》中,称楊子贞为热心家,说他在缅甸同盟会极为活跃,但他的名字似乎没有出现同盟会会员名册里。民国政府成立后,楊子贞赴任闽省实业司长时,却一度以缅甸同盟会会长被接待。

萨君陆 与 楊子贞

萨君陆在民国初年的侨界和教育界是一个风云人物,是旅京华侨学会的创始人。 宣统三年,萨君陆曾以福建省的身份赴缅甸考察华文教育,祖父于缅甸华侨学务总会接待他。

匆匆官场一过客

两个官职,三块牌匾,祖父楊昭固民初闽省官场匆匆一过客,幕后是什么故事?

楊昭固年谱更新

楊昭固年谱更新 楊昭固前后大事记增修1913年前后楊昭固获任闽省“实业司长”史料。

楊奠安的签名

一份相框里泛黄的文件出现了楊奠安的签名

仰光庆福宫

感谢制片人
飞哥缅甸说 2021年 11月 的制作

楹联里的期许

仰光植德堂里两幅楹联表达了培育子弟回馈乡社的期许

霞陽楊氏多重世代搬迁一例

宗亲楊元华分享的家谱涵盖霞陽楊氏自五世 统夏 (1431-1495) 起至廿一世长达五百余年,展现了霞陽楊氏多重世代相继移徙繁衍、舒枝展叶形成的地理网络。

晚清《教育杂志》里的霞阳小学

《教育杂志》是晚清维新运动时期起始广为发行的教育刊物,将近三十年里,各方各面报道教育改革下新学制和各地学校的发展。1910年杂志宣传了福建霞陽小学前身新制学堂的创新活动。

民初前后的缅甸同盟会与缅甸商会

2018年出版的《民国华侨史料三编》第一册里刊载了同盟会2千多会员的名单。此文梳理出当年同盟会和华商商会的纠葛事件和相关人物的身份,也追溯了祖父楊昭固在同盟会的身份记述。

岭南大学的华侨学校

岭南大学从创立之日,就招收海外归来的华侨子弟入学。民国初年岭大正式附设华侨学校,“专为利便华侨学生归国求学及促进华侨教育。

华人参事局

在中国民初政党斗争激烈的时期,仰光华人参事局一开始就忙于调解殖民地政府为了削弱他们在缅甸的影响力而驱逐“不良份子”引起的诉讼。

建德堂楊昭固史略

乙未年(1955)出版的《仰光建德堂总社一百十二周年社庆特刊》中有一篇楊昭固的追记。

选民名册的信息

新加坡人口在1871年还不到10万人,但到了1921年却增长到超出40万人。由于这时期的人口剧增,为更好地管理市镇卫生,殖民地政府屡屡修改法案,陆续增加新加坡本市的自主治理权。

从“行”单说起

1880年的Singapore & Straits Directory 登录了十八页的 『中西通贸易之新加坡华商人名录』,英文标题是『The Singapore Hong List』。这里的 “Hong”字,猜想是广东话里的“行”,“商行”的“行”,“行业”的“行”。

楊昭固与黄炎培

黄炎培(1878-1965),为晚清、民国知名教育家,先后以“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为己任。1919年曾赴东南亚考察华侨教育,包括缅甸。在仰光期间见到祖父 楊奠安 / 楊子贞 / 楊昭固。临别赠字。

楊昭固与国民捐

中华民国于民国二年十二月二十日由国务总理兼财务总长熊希龄就国民捐颁发奖状发布的公文中,祖父楊昭固分别以楊子贞、楊子贞夫人与使头公司(植德堂)、建德堂的名字捐了钱。
其他大款捐钱人士,好多都是《缅甸印象》里的人物。